315过去了,小心这些常见的外贸骗局

b b b

315过去了,小心这些常见的外贸骗局

随着“中国制造”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关注,许多外贸企业订单量逐年递增,货品常常供不应求,但谈客户接订单固然重要,避免落入外贸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更值得外贸企业警惕。

恰逢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契机,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常见的外贸骗局。

骗局一:大额订单,超额付款

某天,外贸人小A接到一笔大单,订单数量大且客户并未过多讨价还价就决定下单,这单是不是有点太nice了?!满心期待下小A收到了货款,但是这笔货款是客户通过第三方账户打款,且款项远远超过了货款。

沟通之后,客户让小A将多余款项打给另一个供应商,未经多想,小A照做了。不久后,小A接到另一家公司在香港的报案,申称因邮箱被黑,款项被转给了小A,结果小A的资金账户不得不被冻结调查,疲于应付下非但未追回货款,最后还要替骗子“买单”。


防范建议

面对这类大额订单,尤其是超额打款的,一定要慎之又慎。由于不是在客户本国打款,应对时不妨要求与付款公司核实,查明是否属实,一般这种情况下,骗子会意识到套路可能已被识破,若所谓“客户”就此消失,那基本就可以判定是一场骗局。

骗局二:提供假水单,骗取货品

外贸人小B近期与一家新签约的客户顺利交易了几笔小单后,接到了该客户的一笔大单,但下单后客户却迟迟未安排付款,以时效、流程审批等因素拖延,催促之下终于收到对方提供的水单后,因有一定的信任基础,小B未将票据交由财务核对就安排了发货,谁知等财务查账时才发现水单信息为伪造内容,此时到港货物早已被提走,无法挽回。


防范建议外贸人在面对每一笔交易时,都应保持谨慎态度,核查每一个环节,不能因信任而放松警惕,无论客户如何劝说,表现如何愤怒,均以款到发货、付清提货为准。此外,在收到客户提供的水单时,须由财务核查确认后,再行发货。  

骗局三:邮件钓鱼,骗取货款

邮件作为外贸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,亦是骗子设局的集中地。外贸人小C与经常合作的客户近日新谈妥了一笔大单,在确认货品相关需求后,小C将收款信息邮件发给客户后,在等待款项到账过程中,收到客户私下询问:为什么这次收款账号与之前不同?

在查看客户发来的邮件截图后,小C才发现邮箱已被骗子黑入,并在这次的付款阶段,骗子用自己的收款账号冒名顶替,企图骗取这笔货款,幸好这次的买卖双方警惕性较高,及时核对账户,才避免了这次的钓鱼。


防范建议

与客户交易时,除邮件确认外,务必通过WhatsApp等即时聊天工具再次确认汇款信息。

对于邮箱,外贸人也要注意定期修改密码、查杀病毒,日常不点击任何不明来源的链接或附件,保障自己的邮箱安全。  

骗局四:信用证陷阱,货款兑现难

在一次展会中,外贸人小D结识了一位客户,通过几轮的跟进沟通,双方确认了货品细节,下单付款时,客户给小D一张美国银行开具的信用证(L/C),小D在核实确认信用证真伪后,放下警戒心联系了客户指定的货代安排发货。

然而在最终兑付货款环节过程中,小D提交银行的所有单证资料被退回,仔细核对信用证罗列的要求后,小D才发现有一条需要开证申请人的手签资料条款,这时再去寻找当时的客户已无法联络,且意识到自己仅有对方的姓名和联系电话,对其背景资料并未做深入了解,而彼时发出的货物也已被转运提走,无法联络上这家客户指定的货代公司,这时的小D才惊觉自己很可能落入了骗局。


防范建议

在国际贸易中,有些进口商会在信用证中设置陷阱条款(也称软条款),使出口商提交的单据一旦出现不符点,就以该条款为由拒付货款。

因此,外贸企业在寻找贸易伙伴时一定要慎重选择,详细了解对方资信情况后再进行交易。对于信用证,外贸人务必认真审核,一旦发现不利的条款必须坚决要求对方调整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。对于客户所指定的货代方也应详细了解资信后安排发货,或与客户协商选择行业内可信的物流代理商。在外贸过程中,很多企业为接订单往往不注意其中的细节,被人花式诈骗,却只能吃个哑巴亏。通过上述几个案例的前车之鉴,希望大家能秉持这样一个防范意识:有风险的订单,宁可放弃也不能冒着风险接单,毕竟有时候一个订单就有可能把一个小公司搞垮。随着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,一些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愈发高明,希望大家在日后的贸易过程中擦亮眼睛,识破骗局,避免损失。

关注我,获得更多海外推广小知识~

support

免费店铺诊断